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

         本实验室依托东南大学重症医学科为主,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信息学、遗传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影像学、肾脏病学等为辅进行建设,实施特殊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形成相对独立的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仪器设备平台共享制度、科学研究协同制度、博士生人才培养制度、国际合作制度等,发挥实验室的研究团队作用,吸引国内外杰出研究人才、聚集和稳定优秀科研队伍,加快优秀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鼓励长期从事重症医学理论及应用性研究,以获取有国际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和解决多器官功能障碍及器官功能修复诊疗中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为目标开展研究工作。

(一)管理体制建设
1.重点实验室组织管理结构

         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组织架构以研究方向和建设平台为依据,具体图参考下图。

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组织架构图

2.重点实验室日常运行管理与责任追溯

         本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为邱海波教授,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增设常务副主任协调处理实验室各方面的工作。成立重点实验室教授委员会,作为实验室的咨询议事机构。教授委员会由实验室各科研团队负责人组成,负责讨论、审议实验室的发展规划以及实验室教师和其他系列人员工作考核、成果评价的原则和标准,负责职务(岗位)聘任等。委员会主席由全体成员推选产生,轮流担任,任期四年。实验室以高性能的仪器设备平台支撑项目研究工作,以内设机构为科研团队的日常活动提供平台支持,充分整合并科学调配优质科研资源,为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创造优良的科研环境与浓厚的学术氛围。

         成立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委员会,作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保障支持机构,主要负责协调和解决实验室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成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作为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推荐包括工程院院士在内的13名相关专业一流专家组成(见下表),主要负责审议实验室的发展规划目标和主要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计划和其他重要工作安排,审批开放研究课题等。

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推荐名单

职 务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  称

专   业

主  任

沈洪兵

南京医科大学

 院士、教授

流行病学

副主任

姚咏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教授

脓毒症与免疫

 

邱海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教授

重症医学

委  员

李维勤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教授

重症医学

 

杜斌

北京协和医院

教授

重症医学

 

黎毅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教授

重症医学

 

季勇

南京医科大学

教授

药理学

 

张海波

多伦多大学

教授

重症医学

 

吴敏

美国北达科他大学

教授

生命科学

 

姚红红

东南大学

教授

药理学

 

杨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教授

重症医学

 

姜勇

南方医科大学

教授

病理生理

 

刘玲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教授

重症医学

(二)运行机制建设
1.科研组织模式

设实验室负责人1 名,根据四大研究方向布局,设立方向领衔人4名左右;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科研任务的统筹规划、计划安排、组织推进与跨部门协调;方向领衔人主持各自科研任务的统筹规划、计划安排、组织推进与团队协调,并接受实验室领导小组的考核。

         科研人员流动机制。设置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中青年同行学者来实验室开展短期科研工作。以流动方式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能力所长,并引入相应的考核互认机制,由方向领衔人负责对流动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进行考评。

         设立优秀博士生培养基金,对优秀博士生提供研究资助。由实验室领导小组核定实验室每年拟招收优秀博士生岗位数目,并向国内外公开发布。优秀博士生岗位申请人应由相关方向领衔人推荐,并经过东南大学考试初审后,参加学术委员会统一组织的复试。学术委员会根据成绩单、专家推荐信、采取单独考核及面试等方式进行差额复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是否录取。

         设立由国际著名学者参与的导师指导小组,对博士研究生进行跟踪指导;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实施博士生国际访学计划,资助博士生积极利用国内外先进师资和实验平台等教育资源,直接从事科学前沿研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工程创新人才。在博士生培养环节改革方面,引入博士生指导小组环节和预答辩环节。

         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学者来访制度。在学术会委员的指导下设立访问学者专项基金,支持实验室接收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或医院的研究人员来从事科学研究、课程讲授、博士后研究、研究生指导等。

2.人员聘用与流动

         根据科学研究重点任务需要确定相应的研究及科研辅助岗位数。按需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的岗位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分为全职固定研究人员、流动兼职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三类;研究人员采用与绩效挂钩的“年薪制”方案。重点体现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研究人员收入与岗位和绩效挂钩;实行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将建立各类各级人员的考核办法,依据合同对相应人员进行考核和管理。设立博士生创新基金,按照各个研究任务的需求核定具体人数,并公开向国内外招聘优秀博士生。所招聘的博士生纳入科研辅助人员范畴进行管理。设立专职科研人员岗位。2020年东南大学拟给予“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A类岗位(学校全额资助)2人和B类岗位(学校差额资助)4人。

3.财务管理

         在东南大学财务处设立独立账号,实行财务独立核算。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制度和各种法规,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经费核算与管理应优先遵循有关部门陆续出台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与规定,在此基础上参照执行高校现行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并遵循相应会计原则。

本项目预计新增实验室建设经费2000万元(包括省拨款),实验室建设资金来源包括:省拨经费资助400万元(20%),其它来源经费1600万元(80%)。主要用于建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支持开展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和日常管理,包括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以及日常运行管理等方面。

4.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使用

  1. 实行专人管理:大型仪器需要有对仪器熟练掌握和富有操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专门管理,管理人员负责仪器技术资料保管,日常维护,保养,监督指导使用等;建立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构建一个仪器设备信息共享系统,将实验室仪器设备整合在一个虚拟平台上,构成高效的管理平台和运行平台;
  2. 完善人员培训和考核机制: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并建立科学的奖励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3. 设立大型仪器专项维修经费:大型仪器维护保养成本高,即使停机不用,仪器某些部件也需定期保养或更换,可通过收取仪器服务费的方式征集仪器维修经费,应制定合理的大型仪器设备收费标准。

5.知识产权管理

  1. 在实验室工作的研究人员(特指固定研究人员、客座研究人员、研究生、博士后等)利用本实验室的物质技术条件或经费所取得的一切科研成果,依法均为职务成果,除有协议约定外,其知识产权均为本实验室所有。
  2. 所有与实验室以外单位进行的材料与资料交换行为,均须经本实验室批准;
  3. 研究人员因毕业、调动、出国等原因离室,应该事先到实验室办公室办理有关手续,彻底移交科研原始记录本、实验数据(及有关整理分析的结果)及各类实验材料。确需带走有关数据分析或写作论文的应有书面备案,且必须用于上述目的,并在规定时间内返还实验室或有证明的自行销毁。
  4. 研究人员离室后未经本室同意,不得使用本室尚未发表的实验结果。研究人员离室后,如需继续使用本实验室实验材料的,应与本室签定有关书面协议后方可提供。利用工作之便私自拿走本室有关材料者,应负有关法律责任。
  5. 在重点实验室科研过程中完成的论文、专著、软件、数据,以及重点实验室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项目所产生的论文、专著、软件、数据(约定所有权归我方的情况)等研究成果均应标注重点实验室名称;
  6. 为了做好实验室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凡进入实验室工作的所有人员,都必须与实验室签订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协议,否则实验室不为其提供科研条件。
  7. 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以技术成果临床应用为目的,实施“基础理论创新-新型技术开发-有效应用转化”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转换思路,强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转化与应用。

6.其他(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建设、科学普及、年度报告及宣传等)

  1. 实验室网站建设:以网页方式展示实验室的总体情况、研究方向、研究队伍、实验设备、研究成果、开放课题等,提升实验室的学术影响力,促进科学研究与成果的宣传与交流。
  2. 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通过制作PPT、挂图、展板、DVD、3D动画等展示学科总体情况、研究方向的重大进展、标志性成果(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等内容,以科普教育方式宣传实验室相关领域的科技知识和成果,创造良好的创新文化。
  3. 定期总结汇报实验室相关研究及其它相关成果,形成年度报告提交相关主管部门,并在实验室网站公布。